人物
时段
朝代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颁正典(曾巩谢历日表循用丨/丨之丨宠贻分土之官)换衣典(陆游幽栖诗新寒丨/丨丨间日借书观)堂溪

 典(后汉书蔡邕传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丨丨丨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 议郎张驯
韩说太史令单飏等奏求正定)
 (六经文字/灵帝许之)
 
 
 
 
 
御定佩文韵府卷四十六之一 (第 48b 页)
丨丨财物耳又儒林传肃宗诏高才生受古文尚书毛)
(诗谷梁左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高第为讲郎给事丨丨又 张驯
与蔡邕共奏定六经文字典领秘书丨丨甚见纳异吴志华) (第 50b 页)
能书生二人)
(共诣东观就官财粮专心研精合尚书章/句考礼记失得庶丨丨圣典刋正碑文)奏定(后汉书儒林传 张/驯
与蔡邕共丨丨)
(六经文字擢拜侍中典/领秘书近署甚见纳异)后定(魏志刘表传注开立学官博求儒士/使綦毋 (第 24a 页)
蔡邕举高第补侍御史迁尚书三月之间用历三台迁
巴郡太守复留为侍中 张驯
为议郎擢拜侍中典领秘书近署甚见纳异
魏孙资刘放文帝即位同转为左右丞数月放徙为令
黄初初改秘书为中书以 (第 38a 页)

宋登少习欧阳尚书教授数千人位至颍川太守 张驯
少游太学能讲春秋左氏传以大夏侯尚书教授
位至司农
孔僖字仲和自安国以下世传古文尚书毛诗僖子季
彦守其 (第 20a 页)
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
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
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 议郎张驯

韩说太史令单飏(堂溪姓也典字子度/颍川人为西鄂长)奏求正定六经
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册于碑使工镌于太 (第 25a 页)
赵晔诣杜抚受韩诗究竟其术作诗细历神渊蔡邕至
会稽读诗细而叹息以为长于论衡邕还京师传之学
者咸诵习焉 张驯
(第 15b 页)
子隽
济阴定陶人少游太学能诵春秋左氏传
以大夏侯尚书教授辟公府举高第拜议郎与蔡邕共
奏定六经文学擢拜侍中典 (第 15b 页)
 常论经书(华峤后汉书曰桓郁字仲恩为议郎敦厚/笃学传父业以尚书教授门徒常数百人)
(选侍中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不离左右帝自制五经章句令郁校定于)

(宣明/殿中) 侍清宴陈道德(续汉书曰淳于恭字益孙迁侍/中数侍清宴礼待甚优其所荐)
(名贤无不徵用进对陈政/皆本道德上未尝不称善) 问事辄对(东观汉记曰李/育字元春为侍)
(中时章帝西谒园陵育陪乘/问旧事育辄对由是见重也) 宿儒顾问进杨厚(益部/耆旧)
(传曰李固谏帝曰一日会朝见侍中皆年/少无一宿儒可顾问者乃进杨厚黄琼也)  张驯
有智
(谢承后汉书曰 (第 21a 页)
张驯
字子俊与蔡邕共奏定六经/文字擢拜侍中典领秘书驯儒雅敏达有智慧)
国有疑常问得失(又曰延笃为侍中自在机 (第 21a 页)
日磾 张驯
韩说单飏等正定诸经今公羊论语之后
惟堂溪日磾二人姓名尚存别有赵域刘弘张文苏
陵傅桢左立孙表数人窃意其 …… (第 16a 页)
  蔡邕建宁中校书东观迁议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
文学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乃与五官
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諌议大夫马日磾
郎张驯
韩说太史令单飏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
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
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及 …… (第 17a 页)
  卢植为九江太守以疾去官作尚书章句三礼解诂

时始立太学石经以正五经文字植乃上书曰臣少
从通儒故南郡太守马融受古学颇知今之礼记特
多回穴臣前以周礼诸经发起秕谬敢率愚贱为之
解诂而家乏无力供缮写上愿得将能书生二人共
诣东观就官财粮专心研精合尚书章句考礼记失
得庶裁定圣典刋正碑文岁馀徵拜议郎与谏议大
夫马日磾议郎蔡邕杨彪韩说等并在东观校中书
五经记传(后汉书卢植传)


   张驯
拜议郎与蔡邕共奏定六经文字(后汉书 (第 18a 页)
张驯
传)
宦者汝阳李巡等五人称为清忠巡以为诸博士试
甲乙科争第高下更相告言至有行赂定兰台漆书
经字以合其 …… (第 18a 页)
  谷水又东径国子太学石经北周礼有国学教成均之法

学记云古者家有塾党有庠遂有序国有学亦虞氏
之上庠下庠夏后氏之东序西序殷人之左学周人
之东胶虞庠王制云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
故有太学小学教国之子弟焉谓之国子汉魏以来
置太学于国子堂东汉灵帝光和六年刻石镂碑载
五经立于太学讲堂前悉在东侧蔡邕以嘉平四年
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磾 议郎张驯
韩说
太史令单飏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 (第 22a 页)
异然皆残缺已甚宋敏求洛阳记云汉灵帝诏诸儒
正定五经刋石熹平四年蔡邕与五官中郎将棠溪
典光禄大夫马日磾 议郎张驯
韩说太史令单飏等
奏定六经刋于碑后诸儒晚学咸取正焉及碑始立
其观视及笔写者车乘日千馀两填塞街衢其碑为 …… (第 2b 页)
  予两见此本一于邹平张氏一于京师孙氏尚书盘
庚篇三十馀字论语为政篇七十馀字尧曰篇三十
馀字以视洪氏𨽻释所存不过什之一而已按三体
石经汉魏皆尝立之熹平之立石见于后汉书之灵
帝纪蔡邕传 张驯
传儒林传宦者传正始之立石见
于晋书卫恒传而水经注则曰汉碑五经立于太学
讲堂前悉在东侧碑上悉刻蔡邕等名 …… (第 14a 页)

之不同三曰堂西所立石为汉为魏之不同四曰后
魏所存诸经石之不同后汉书本纪儒林传宦者传
皆云五经蔡邕 张驯
传则以为六经隋书经籍志又 …… (第 15a 页)
杭世骏书(以下七条俱石经考异)

  延熹五经 后汉蔡邕传及 张驯
传皆云奏求正定
六经文字而灵帝纪云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儒林传
序云诏诸儒正定五经刻于石碑卢植传云时始立 (第 20b 页)
太学石经以正五经文字李巡传云乃白帝与诸儒
共刻五经文于石考邕传注引洛阳记亦祇有尚书
周易公羊传礼记论语晋羊欣笔法魏郦元水经注
亦祇言五经意熹平四年邕等所奏求正定者六经

暨光和六年书丹立石祇五经耳

  书碑姓氏蔡邕传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
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 议郎张驯
韩说太史令单飏
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堂溪典见延笃传注马日磾见孔融传注 (第 21a 页)
张驯
在儒林传
韩说单飏在方术传)
洪适𨽻释石经论语残碑末一行有云诏
书与博士臣左立郎中臣孙表黄伯思东观馀 (第 21a 页)
  石经之传疑有二五经六经七经之不同也汉魏一
字三字之不分也灵帝纪云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刻
石立于太学门外儒林传云正定五经刋于石碑宦

者传云与诸儒共刻五经文字于石卢植传云时始
立太学石经以正五经文字而蔡邕传云奏求正定
六经文字 张驯
传云与蔡邕共奏定六经文字后汉
书所载五经六经已自不同隋书经籍志云后汉镌
刻七经著于石碑则又以为七经其 …… (第 27a 页)
石张参是正讹文三卷亦曰五经文字盖礼兼三礼
春秋兼三传故曰五经汉之七经为五经犹唐之九
经为五经也蔡邕 张驯
传所云六经者益以论语而
为六也按旧唐书经籍志有今字石经论语二卷蔡 …… (第 28a 页)
唐谓之今字隶释载论语残碑有盍毛包
周有无不同之说此即邕所注者盖当时诏定者五
经邕乃奏定六经益之以论语 张驯
与蔡邕共奏定
六经故其传亦曰六经也然则汉碑乃有八经而以
五经六经七经为疑犹为未尽也儒林传序云为古
(第 28b 页)
  隶续云魏三体石经左传遗字古文三百七十篆文
二百十七隶书二百九十五有一字而三体不具者
皇祐癸已洛阳苏望氏所刻苏君有言曰后汉熹平
四年灵帝以经籍文字穿凿疑误后学诏诸儒雠定

五经命蔡邕书古文篆隶三体镌石立于太学今石
不存本亦罕见近于故相王文康家得左传拓本数
纸其石断剥字多亡缺取其完者摹刻凡八百一十
九题曰石经遗字即小欧集古目中所有者 石经
见于范史帝纪及儒林宦者传皆曰五经蔡邕 张驯
传则曰六经惟儒林传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郦
氏水经云汉立石经于太学魏正始中又刻古文篆
隶三字石经唐志有 (第 17a 页)
  水经云魏正始中刻碑今在洛阳皇祐癸巳苏望所
刻苏云汉灵帝以经籍文字穿凿疑误后学诏诸儒
雠定五经命蔡邕书古文篆𣜩三体镌石立于太学
今不存近于故相王文康家得左氏传榻本取其完
者刻之凡八百一十九字题曰石经遗字范史

纪曰五经蔡邕 张驯
传则曰六经

  魏下豫州刺史修老子庙诏

  字原云黄初三年立在亳州集古作大清东阙题名

  魏甄 (第 20b 页)
体者非
也盖邕所书乃八分而三体石经乃魏时所建也洪适
隶续曰石经见于范史帝纪及儒林宦者传皆云五经
蔡邕 张驯
传则曰六经惟儒林传云为古文篆隶三体
书法三字石经唐志所载古篆两种与隋志所书异同
其目又有一字石经相承 (第 23a 页)
  臣闻在昔汉氏营求坠典绍隆儒雅矫正人伦坦王道
于甚夷补帝载之将坏献书辟路蠹简复编百年之间
六艺渐备爰徵儒士传业诸生肇以烬馀始于口占逮
移简札文兼隶古而一经旨义章句数家虽讲解不停
第矛盾胶固各从师禀勿辨是非自武帝而及熹平仅
更数世驳杂滋甚异端蜂起兰台纳赂为改漆书俾类

私家所传于是古道无据议郎蔡邕 张驯
韩说堂溪典
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太史令单飏等奏希
正定乃以古篆隶参配相检邕自书丹就金石刻列诸 (第 7b 页)
  蔡邕作圣皇篇成诣鸿都门上时方修饰鸿都门邕
见役人以垩帚成字心有悦焉归而为飞白之书(书断)
熹平四年邕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
谏议大夫马日磾 议郎张驯
韩说太史令单飏等正 …… (第 27a 页)
  马日磾

  字翁叔扶风人马融之族子少传融业以才学进与
杨彪卢植典校中书历位九卿遂登三辅(三辅决录)

   张驯


  字子俊济阴定陶人也少游太学拜议郎与蔡邕共
定六经文字擢拜侍中光和七年迁大司农(后汉书本传)

  …… (第 33a 页)
  右并在熹平间受诏正定诸经者洪适云史称蔡邕
自书丹使工镌刻今所存石经字经体各不同虽邕
能分善𨽻兼备众体但文字之多恐非一人可办又
云邕与堂溪典杨赐马日磾 张驯
韩说单飏等正定
诸经今公羊论语惟堂溪日磾二人姓名尚存别
有赵域刘弘张文苏陵傅桢左立孙表数人窃意其 (第 34a 页)
 (十一篇) 孔霸事胜为博士周堪事胜论石渠经最高
 堪授牟卿为博士及许商霸子光亦事牟卿由是有
 孔许之学商门人炔钦为博士 宋意父京 张子隽
 
贾逵以大夏侯教授 牟融习大夏侯 吴良习大
 夏侯学通师法经任博士
小夏侯胜传从兄子建建师事胜又事欧阳 (第 26a 页)
 易 施氏(刘昆子轶)孟氏(洼丹阳鸿任安)梁丘(杨政张兴子鲂)京氏(戴凭)

 (魏满孙期)
 书 欧阳(歙曹曾陈弇牟长宋登)大夏侯 (张驯
字子隽)古文(尹敏周防孔僖)
 (杨伦)
 诗 鲁(高诩包咸魏应)(伏恭任末景鸾)(薛汉杜抚召伯 (第 17b 页)
观典校秘书  张驯(儒林)
拜议郎与蔡邕共奏定六经文
字擢侍中典领秘书 傅毅(文苑)建初中拜郎中与班固
贾逵共典校书

汉石经 (第 5b 页)
疑误后学乃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
议大夫马日磾 议郎张驯
韩说太史令单飏等奏求正
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册于碑使工镌刻立
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及 (第 3a 页)